led植物生长灯照度标准怎么定论?有没检验标准?
植物生长用LED照明产品形式众多,如平板灯、双端灯、柔性灯带等,并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变化。在2013年前后,LED平板灯主要应用在组培育苗。该标准规定了植物生长用LED平板灯的术语和定义、分类与命名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。标准内容上显示出植物生长用LED光源的基本衡量指标,与生活照明用光的参数差异较大。
从实务的角度检视,人工光源在不同色温表现与亮度的流明数,其实不光只是人类视觉的效果差异,而是可以直接左右植物生长状态,因为人工光源直接影响的是植物对「光」行光合作用的结果,不仅是可见光的光色差异,而是不同光谱范围、流明数的差异,因此检视人工光源的效益重心应该放在更具体的光源光谱、光照强度差异,反而人眼观看的视觉差异就不是那么重要。 透过反复实验验证,植物生长对不同人工光源的光谱、照明强度,其实在不同波长光度照射下,其植物产生之光合作用影响是有很大的不同的,在植物所需的光照中,对400?520nm、610?720nm可对一般植物生长之光合作用有显著效用。
绿色光线(520?610nm)光照反而对植物行使光合作用的生长功效影响的比率相当低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,可以合理推断,若是针对提升生长速度的经济性农作物而言,自然可以导入蓝、红色对应光谱的人工光源辅助,加强其生长效益。
一般led植物生长灯照度标准怎么定论?
常见的泛用型植物生长灯,大多会锁定400?520nm(蓝色)及610?720nm(红色)波长的光源,透过对植物生长有直接效益的光谱光源去提升其生长效果,一般这类人工光源的植物灯生长灯,大多会做成红?蓝色光组合、或是全蓝?全红色光等三种样式,以提供可助长植物光合作生长效益的红?蓝波长光线,透过人造光源覆盖植物种植面,以提升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波长范围。而在实际应用场合,红?蓝光合成的人工光源,其实会产生人眼极不舒适的粉红色混合光,虽然在人眼视觉体验相当差,但实际对植物生长的助益却是相对显著。
实际在植物对不同人造光不同波段光谱照射的差异,也可透过验证有更细分的差异表现。若以一般照明用的LED白光元件,最常见的是采用蓝光芯片发光、搭配黄色之萤光粉调整光色,虽然产生了人体视觉上的白光体验,但实际的照明光谱却是落在445nm蓝光区块、550nm黄光区块为主,反而是挹注植物成长的610?720nm光谱范围在助长效益反而不明显,这也是为什么使用白光LED照射植物却无法达到如一般日照的植物成长效益的原因。
植物生长灯光源配置学问:大光源配置比例直接影响作物成长有没检验标准
检视现有市售的植物生长灯,若是红、蓝光集成型辅助光源设计,会发现红?蓝光发光源的配置会在10:1或5:1比例上,一般来说红光是对生长助益最显著,其次为蓝光,综合下来的效果才有成长加乘的效用,混光的实际植物助长效益会依不同种类植物而略有差异,实际导入仍需视种植现况进行反复测试与调试出最佳组合,需注意的是红?蓝色光的比例基准不应以发光元件数量进行对比,因为红?蓝光发光元件本身的光效率就有极大差距,应该以红、蓝光各自的流明数(亮度)对比参照,才能抓出较合理的混光比例。 应用人造光源加强生长的设置条件,人工光源若离植物过远、会使光照效益递减,人工光源亦不能与植物距离过近,一般在光源设置上会采取距离植物叶面高度约50公分上下,针对不同植物类型还需额外考量光照强度,避免影响其生长效率。 针对不同植物类型,有叶菜类、果实类、通用类型等,例如叶菜类光源红光?蓝光配置使用4:1为最佳化状态,果实类如草莓或是类似果实经济作物,则使用5:1红?蓝混光为优先,若是一般通用植物助长辅助,则可选7:1或8:1红?蓝光比例配置。
针对不同种植植物样态,光源与照射型式也需注意
对植物助长辅助人工光源应用,可用于植物种苗培育、蔬果种植、园艺设施等场合,而利用LED光源效益相当多,例如透过LED光源可以搭配组合多种波长照明发光源,透过组合光源或混光,可以针对不同植物类型所需生长加速需求配置对应波长、照明亮度、配色比例等,当然辅助光源也可用单一光谱范围进行人造光组态配置,或是透过混光组合进行配置,以获得更纯正的单色光、或是利用复合发光元件产生复合人造光源效果。 透过人造光源辅助,可以运用辅助光源让日照不足的种植区域或是天候限制,透过人造光延长或仿日照时间拉长,增加光合作用效益,直接缩短作物产期,亦可调节作物之开花、结实速度,甚至透过亮度调校达到控制植栽株高与植物营养成分供给效用。